廢氣處理規范四大職業面臨轉型晉級:
2016年,國家環境保護部共發布了58項國家規范,其間包含33項監測規范及辦法規范、7項環境規范產品技能要求、6項污染物排放規范、4項環保檢驗技能規范、3項環評技能導則、2項環境保護工程技能規范和3項其他環保規范。58項規范中有6項為污染物排放規范,并將于2017年后陸續施行。于此一起,2015年發布的規范中也有5項規范將于2017年全面施行。我們不妨看看這11項規范未來將對職業發生什么影響?
廢氣處理規范:
石油/石化職業
新增VOCs、NOx及苯、甲苯等廢氣處理規范并將全面施行,技改帶動近2000億元的商場
石油煉制、石油化工和合成樹脂工業長期以來一直履行歸納型排放規范,隨著我國原油加工能力的不斷進步,職業的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區域性大氣、水污染問題日趨明顯。為此,環保部于2015年公布了《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規范》(GB31570—2015)、《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規范》(GB31571—2015)、《合成樹脂工業污染物排放規范》(GB31572—2015)3項石油/石化職業工業污染物排放規范,而現有企業自2017年7月1日起需全面履行新標。
全體來看,此次的新規范進一步清晰了石油煉制和化學工業應操控的污染物種類,不只大幅收嚴了COD、氨氮等常規水污染物及SO2、PM、NOx等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還新增TN、TP等污染物排放限值,以及環境敏感地區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與此一起,針對面源污染,新規范增加了有機液體儲罐、廢水集輸及處理體系、設備泄漏檢測修復、火炬、檢維修、采樣等10個方面的VOCs(揮發性有機污染物)過程排放操控要求。
《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規范》和《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規范》還對廢水處理、有機廢氣操控設備排放口的非甲烷總烴和苯、甲苯等特征有機污染物提出了排放限值。《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規范》增加了廢水中苯、甲苯等7種特征有機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并針對石油煉制工業特有的催化裂化再生煙氣、工藝加熱爐煙氣、酸性氣收回尾氣提出了污染物排放限值。《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規范》增加了廢水中苯、甲苯等60種特征有機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并對石油化學工業特有的含鹵代烴收回尾氣提出了污染物排放限值。
石油煉制新增VOCs、NOx、苯、甲苯等污染物操控,技改帶動856億元商場需求
據測算,《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規范》施行后,SO2、NOx、VOCs、COD、氨氮的減排量別離為32萬噸、5萬噸、120萬噸、3萬噸、8000噸。為此,國內所有煉油企業將增加環保出資約856億元。其間在催化裂化煙氣脫硫體系投入約32億元、硫磺尾氣凈化體系約20億元、工藝加熱爐燃料氣脫硫約174億元,更換工藝加熱爐低氮焚燒器約需30億元,施行催化裂化煙氣脫硝和采取先進的催化劑低氮氧化物排放技能約需200億元,施行催化焚燒、吸附、吸收等非甲烷總烴操控約出資200億元,進行污水處理場改造和節水減排改造需出資200億元。
石油化學新增VOCs、苯、甲苯等60多種污染物排放操控,技改帶動475億元商場需求
《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規范》(GB31571—2015)的施行,SO2、NOx、VOCs、COD、氨氮將別離減排20萬噸、5萬噸、150萬噸、15萬噸和2.4萬噸,與之相對應的環保出資額約475億元。新規范選用以排污總量操控為根底的雙重操控,要求現有石油化工企業污水處理設備進行有用的技能改造,下降污染因子濃度的一起,下降污水排放量,而且有必要配套建造廢氣處理設備,且效果有必要到達規范規則要求,如選用吸附技能,若一級吸附不達標可選用二級吸附技能或選用多種技能歸納運用的辦法到達規范要求。
《合成樹脂工業污染物排放規范》的施行,將實現COD年消減量58006000噸,廢氣中VOCs年消減量約2300-4000噸/年。為實現該方針,合成樹脂工業出產企業需進步出產工藝和設備的先進性,到達進步質料轉化率、減少污染排放的意圖,一起,須完善環保處置設備,進步處理功率。不發生工藝廢水的合成樹脂廢水處理辦法可選用生化或物化-生化組合技能,假如有工藝廢水發生,則需求選用焚燒、蒸發、冷凝+吸附、延時縮合-生化等技能作為支撐性技能。廢氣處理方面,首要選用焚燒、吸附、冷凝+吸附等處理辦法,為此,將帶動環保出資約265億元。
化學品制造業
技改帶動近300億商場需求
2016年,環保部公布了《燒堿、聚氯乙烯工業污染物排放規范》(GB15581—2016),新建燒堿、聚氯乙烯工業企業自2016年9月1日履行新規范,現有企業于2018年7月1日起履行。一起,2015年公布的《無機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規范》(GB31573—2015)也將于2017年7月1日起全面施行。
新規范進一步收緊了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規范,新增總磷、總氮等污染物排放限值,并對要點地區的廢水、廢氣污染物最高排放濃度作了特別規則。《無機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規范》還新增了職業特有的重金屬、放射性元素及一些特征污染物的排放限值;《燒堿、聚氯乙烯工業污染物排放規范》則對單位產品非甲烷總烴排放量和基準排水量做了規則。
《無機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規范》施行后,預計氨氮、COD、總鉛的排放量與履行現行規范相比將別離減少71.1%、77%、66.7%;顆粒物和SO2排放量別離減少89.5%、71%,并能有用操控重金屬及氯、氟、砷、氰、氨、硫化物等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放。施行此規范后,預計需為新建企業配套環保固定出資約為159.2~210億元,每年配套運轉本錢約11.2~16億元。
《燒堿、聚氯乙烯工業污染物排放規范》施行后,CODcr、BOD5、總汞和氯乙烯年排放量將別離減少77%、67%、67%和87%的排放量,顆粒物、氯乙烯、非甲烷總烴年排放量將別離減少51%、72%、58%。將新增環保設備總出資約46億元,年運轉費用約6億元,其間污水處理設備總出資約22億元,每年運轉費用4億元。
新規范對無機化學工業、燒堿和聚氯乙烯工業提出了清晰的排放操控要求和時刻限制,要想到達這樣一個排放規范,企業可經過增設環保設備、加強相應辦理辦法等,力求在限期內到達規范要求。
再生有色金屬職業:
新增二噁英、砷、銻、鉻等排放限值技改帶動23億元商場需求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再生有色金屬(首要是銅、鋁、鉛、鋅四大品種)工業繼續快速開展,工業規劃不斷擴大,成為我國有色金屬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職業的開展也帶來不容忽視的環境問題。根據環保部的估算,2012年我國首要再生有色金屬職業首要(特征)大氣污染物SO2、PM、COD排放總量別離為12248噸、3092噸和665.2噸,廢水總量869萬噸。在2015年新規范公布之前,再生有色金屬職業履行的是《污水歸納排放規范(GB89781996)》、《大氣污染物歸納排放規范(GB16297-1996)》、《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物排放規范(GB9078-1996))》,大多數排放限值已經不能滿足先進的環保要求。在此布景下,2015年環保部擬定并公布了《再生銅、鋁、鉛、鋅工業污染物排放規范》(GB31574—2015),要求現有企業自2017年1月1日起履行該規范。
新規范從多方面進步了污染物排放操控要求:
從污染物排放限值來說,該規范對水中的17項污染物目標和大氣中的13項污染物目標作出了限值要求,水污染物中CODcr、SS、氨氮及重金屬污染物等均大幅度收緊目標限值;大氣污染物中PM、SO2、硫酸霧排放限值別離從200mg/m3(二級規范)、1430mg/m3(二級規范)、45mg/m3下降為30mg/m3、150mg/m3、20mg/m3;增加了二噁英、砷、銻、鉻的排放限值要求;
設定了基準排水量和基準排氣量,對污染物排放濃度和排放總量施行雙向操控,假如達不到基準排水量和基準排氣量要求,則需折算基準排放質量濃度。
全面履行新規范后,我國再生銅、再生鋁、再生鉛、再生鋅工業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會大大下降,PM、SO2、二噁英類、COD的年減少率別離為64%、41%、45%和39%。規范履行后,再生有色金屬職業須改建或新建的環保設備出資額約18億元,每年運轉費用約4.5億元左右。
近年來,一些大型再生有色金屬企業環保認識增強,污染物排放情況改善效果明顯,但離新規范限值要求仍有較大距離,這類型的企業經過對部分出產設備和環保設備進行較大的改造晉級,加強出產辦理,能夠到達新規范中的污染物排放要求;大部分的中小企業需求改變思路,加大環保投入,對整個出產工藝和環保設備進行革命性的改造晉級,才或許到達新規范環保要求,對于那些長期不注重環境保護或運營情況較差而無力進行環保投入的企業,將承受較大的環保壓力,在新規范全面履行后,加上嚴峻的新環保法,預計將加快篩選大批無力進行晉級改造的再生有色金屬企業。
污染物排放規范作為一種環境辦理手段,已從以污染物減排為主向工業結構優化及改善環境質量成果導向改變,并已成為倒逼工業轉型晉級的重要手段和辦法。“十三五”期間,11項新規范的施行將會進一步加快篩選落后產能和企業間吞并重組的腳步,促進一批出產配備落后、資源能源消耗高、環境污染嚴重、小而弱的企業被篩選出局,一起對推進煉油、石化等職業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加方法改變,促進工業出產工藝和污染辦理技能進步具有積極意義。
移動污染源:
到2015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79億輛,具有水上運送船只16.59萬艘,機動車運用及船只運送尾氣排放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2016年,環保部針對摩托車、輕便摩托車、輕型轎車、輕型混合動力電動轎車、船只發布了5項移動污染源污染物排放規范,別離為《摩托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辦法(我國第四階段)》(GB14622—2016)、《輕便摩托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辦法(我國第四階段)》(GB18176—2016)、《輕型轎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辦法(我國第六階段)》(GB18352.6—2016)、《輕型混合動力電動轎車污染物排放操控要求及測量辦法》(GB19755—2016)、《船只發動機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辦法(我國榜首、二階段)》(GB15097—2016),這也是我國初次發布船只大氣污染物排放操控國家規范。一起,2013年發布的《輕型轎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辦法(我國第五階段)》(GB18352.5—2013)也將于2018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
新發布和行將施行的移動污染源污染物排放規范較原規范新增對PM的污染操控要求,提出(船只)和進一步加嚴了(機動車)THC、CO、NOx等污染物排放限值。在環保辦理方面,增加排放操控關鍵零部件查看要求,改善出產一致性查看斷定程序,新增(摩托車)和加嚴(轎車)車載診斷體系(OBD)的操控要求。別的,《輕型轎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辦法(我國第六階段)》還新增實際路途行進排放要求并加嚴了蒸發操控要求和測驗要求;《輕型混合動力電動轎車污染物排放操控要求及測量辦法》(GB19755—2016)則對可外接充電的混合動力電動轎車增加了新的測驗辦法。
據測算,摩托車國四規范施行期假如按3年核算,則期間新出產的全部摩托車在其整個運用壽命內將比施行現行規范污染物CO、HC、NOx排放別離共減排約650萬噸、200萬噸和30萬噸;經過施行輕型車國五規范,CO、HC、NOx年減排量將別離為60萬噸、6萬噸和4.8萬噸;假如進一步施行輕型車國六規范,則在此根底上進一步累計下降污染物CO、THC、NOx、PM排放量955.5萬噸、253.5萬噸、49.5萬噸、3.0萬噸;船機規范榜首階段的施行,在規范施行的三年時刻內出產的所有船機,在其船只的壽命期內(按25年核算)NOx和PM的排放減少量別離為144萬噸和38.9萬噸,假如施行第二階段規范,則將在此根底上再消減115萬噸和5.8萬噸。
由此可見,經過新規范的施行所發生的環境效益是十分明顯的。新規范首要是針對新定型和新出產的摩托車、轎車、船用發動機,意圖是從源頭操控污染物排放的增加,減少新增交通工具的污染物排放量,對新設計、新出產的交通工具提出更嚴格的排放要求。摩托車國四規范的施行,將推進我國摩托車全面選用電噴技能,使摩托車職業全體技能水平大幅提高;在我國轎車產能過剩的布景下,輕型車國五、國六規范的擬定能夠起到篩選落后產能、引領工業晉級的作用,一起,有助于我國轎車企業參加世界商場競爭,推進我國轎車工業開展;經過船機新規范的施行,促進選用新技能改善焚燒,選用排放操控設備如廢氣再循環設備(EGR)、催化復原設備(SCR)等減少污染物排放。